美国拟对中国进口光伏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 业内人士:考验组件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原标题:美国拟对中国进口光伏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 业内人士:考验组件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财联社(合肥,记者 刘梦然)讯,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关税接近十年后,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调查或将升级。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交申请,要求对特定生产商生产的、用产自中国的硅片等上游部件在越南、泰国及马来西亚完成组装并出口美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分别发起反规避调查。

  “目前是美国的光伏厂商向美商务部提交的一个申请,还不能简单地称之为美官方的意愿。”一位企业人士认为。据业内消息,申请由“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反对中国规避”组织提出,并呼吁对中国太阳能产品的关税扩大到所谓的“规避实体”。

  业内分析认为,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对美国的出口规避路径如果被限制后,我国组件企业目前还没有其他的渠道继续规避。此类的摩擦会增加中国光伏出海的成本和风险,考验组件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双反”调查升级

  2011年美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立案,美国对中国光伏双重反补贴的拉锯战开始。根据2012年裁定,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34%至47%的关税。

  此后,为了应对,部分厂商一方面减少对美的出货量,并通过内地企业从台湾进口电池、拼装组件出口美国,以此绕开贸易壁垒。2014年,美国对中国制造商进行了第二次双重检查,并对台湾光伏电池制造商征收新关税。

  从发展进程看,虽然偶有摩擦缓和迹象,但美国通过“双反”政策打压中国光伏出口贸易一直在收紧。到2018年,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关税清单中,已经包括光伏逆变器、控制器等全产业链设备。

  据中国机电商会日前消息,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向美国商务部(DOC)提交申请,要求对特定生产商生产的、用产自中国的硅片等上游部件在越南、泰国及马来西亚完成组装并出口美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分别发起反规避调查。

  此次公布的名单显示,天合光能、阿特斯、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协鑫集成、隆基集团等公司赫然在列,几乎覆盖了国内的一线厂商。

  上述起诉方称,这些公司从中国生产商进口硅片等上游部件及其他生产加工材料,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进行简单加工形成光伏电池及组件出口美国,以此规避美国对中国涉案产品正在实施的反倾销及反补贴税。

  “本来美国对中国双反本来就紧。”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美国无法对东南亚的产能反补贴,只能反倾销,前些年做过这种反规避,但只有倾销税,税率不高。另外美国可以对大陆201调查,反供应链“强迫劳动”等限制,但对东南亚不适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将新疆多家硅料生产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据多方消息,目前已经有多家中国企业运往美国的太阳能组件疑似被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扣留。

  贸易摩擦考验风险应对能力

  光伏是我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优势行业,且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光伏行业数据,2021年1-5月,光伏产品出口额达约98.6亿美元,同比增长35.6%;组件出口量为36.9GW,同比增长35.1%,预计上半年出口量可达到44-46GW。

  此前,为了推行产能布局全球化和市场销售全球化,多家组件厂商选择在泰国、越南等地区设立工厂。以晶澳科技为例,今年4月30日,晶澳科技越南基地年产3.5GW高功率组件项目正式投产,首块组件顺利下线,标志着晶澳科技在海外实现光伏全产链布局;隆基股份在去年以17.8亿收购对价收购宁波则宜,标的公司多处产能基地位于越南,拥有光伏电池年产能超3GW,光伏组件年产能超7GW。

  事实上,受益于光伏装机成本大幅下降,海外光伏市场需求增长良好。业内预计,中国光伏组件2021年全年出口量将首次超百吉瓦,同比增速将超过25%;出口金额将超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20%,且出口需求主要靠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等新兴海外市场拉动。

  因此,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与此前几年相比,“双反”政策的影响已经有限。2018年,欧委会已经宣布终止对华光伏产业的双反措施。业内分析认为,光伏企业发展至今,能够成为我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优势行业,说明其抗风险能力较强。目前,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生产工艺,中国光伏制造业都有领先优势技术,国际市场对中国光伏组件的需求已经难以通过单边贸易壁垒去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