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重要性银行“猛攻”二级资本债 11月以来发行规模同比激增逾两倍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吕 东

  11月份,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呈现井喷态势。叠加本周五中国银行即将发行的5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仅用不足半月时间,11月份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合计高达125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两倍有余。

  而本月发债的银行类型也与以往每月不同。以往中小银行占比最大,但11月份发债的银行均为国有大行、股份行,且均为系统重要性银行。

  月内二级资本债发行

  被大型银行“霸屏”

  据中国债券信息网信息显示,中国银行将于11月12日发行高达5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同时,本月内,建设银行与平安银行也先后完成了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工作,发债规模分别为450亿元和300亿元。

  11月以来,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125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7.13%。与此同时,去年10月份整月的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仅为395亿元。由此可见,本月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增加明显。

  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集团口径)分别为16.58%、15.61%和12.58%,虽然上述3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水平,但均较去年年末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通过发债募集资金补充二级资本后,将有效提升上述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平安银行透露,在完成300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后,其资本充足率由12.58%(截至6月30日)增至13.48%。

  “二级资本债券虽然仅可用于补充商业银行二级资本,但其优势在于发行较为便利,因此成为银行资本补充的主要方式之一。”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发行规模出现大幅增长,但发行银行数量却变化不大,这一现象的背后,与本月发行银行类型密切相关。

  近年来,在大力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背景下,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银行类型长期以地方中小银行为主,此类银行占比一直最高。本月这一情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月内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的平安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均为国有大行或股份行,中小银行未曾现身。

  这些重量级银行每只债券的发行规模均达到百亿元级,反观此前众多发债的中小银行,发行规模普遍在数十亿元,有的更是低至数亿元。

  对于本月大型银行包揽二级资本债券发行的情况,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分析师张丽认为,这一现象属于个例,未来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银行仍会以中小银行为主,毕竟国有大行、股份行的资本补充水平更好。

  由于月内发行二级资债的银行均实力不俗,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评级机构对于上述银行的信用评级均打出“高分”。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3家银行的主体信用等级、二级资本债券的信用等级均为AAA,评级展望全部为稳定。

  系统重要性银行

  急于补充资本需求不强

  就在一个月前,国内19家系统重要性名单出炉,与之同时公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中也明确指出,进入名单中的银行应满足一定的附加资本要求。

  据悉,本月发行二级资本债进行资本补充的银行恰恰均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重要性名单公布后,关于此类银行正加大资本补充的声音不断,其近期纷纷发力二级资本债是否是“储粮”的重要一步?

  对此,唐建伟对记者表示,从当下系统性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情况来看,仍保持同业较高水平,且离附加资本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急于补充资本的需求不强。“但资本补充具有长期性,在加大信贷投放规模且内源性资本补充存在一定困难的背景下,适当进行外源性资本补充,可预留一定安全边际和缓冲区间。”

  上述3家银行在发行公告中均指出,由于受到逐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以及分红影响,自身内源资本积累速度放缓。

  张丽认为,系统重要性银行会面对更严格的资本要求,未来确实存在资本补充的需求,但相较于中小银行,此类银行立刻出现大力度资本补充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