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双星”闪耀!新能源再站C位!重磅预判:大反攻之后还有哪些大机会?


双创50、新能源、香港科技、有色金属等指数强势领涨,涨幅均超5%,成为大反攻日的闪耀之星!

7月29日

部分涨幅超5%的指数

数据来源:Wind,2021/7/29,指数表现不预示未来,投资需谨慎

从今日表现来看,

市场再次奖赏了勇于逆行的乐观者!

在前两日大盘连续下挫之际,敢于积极布局的投资者迎来了短期收益。

“7月28日盘后数据显示,南方中证500ETF(ETF代码:510500)单日获得超26.8亿元的净申购,净申购额创下2018年11月2日以来最高;当日成交36.6亿元,日成交额刷新2020年7月6日以来新高。

自7月26日以来,南方中证500ETF近3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超60亿元,总规模突破440亿元。南方双创ETF(代码:159780)近3个交易日也获得了超5亿元的净申购,份额较上市之初大增逾40%。”

(数据来源:南方基金,不代表投资建议)

【如何看待各重点赛道以及接下来市场整体走势?大反攻之后的大机会在哪里?】

本文帮大家提炼了南方基金投研团队近期核心观点,一睹为快!

Q1·

“以大为美”还奏效吗?市场风格将转向吗?

宏观因素和基本面共振,

后市需重视中小成长风格

南方基金认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相比2020年出现了两个显著变化:

货币政策方面,在显著压缩房地产相关融资的同时,确保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的流动性支持;此外,对于部分不合理的垄断现象,决策层也加强了监管。

这些举措进一步彰显出高层坚定推动经济转型、为中小企业营造平等健康市场环境的长期导向。近日管理层也再次强调,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要坚决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培育和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同时资本市场将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好的条件。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资金将关注目光转移到业绩向好且估值适中的中小上市公司。而作为中小上市公司最具代表的中证500指数,今年不论是盈利增速还是市场表现均展现出了突出的吸引力。据统计,中证500指数2021一季度同比净利润增速达112%;即使剔除疫情低基数的影响,相对2019年一季度也增长75%。此外,近期利率下行趋势明显,宽裕的流动性环境也有利于中小盘行情的展开。

与此同时,双创50指数也备受关注。中证500指数和双创50指数被称为“成长双星”,市场人士认为这些公司表征了中国经济的未来趋势,是具有澎拜动力的“中国经济增长引擎”。

Q2·

“当今C位”新能源还能买吗?

新能源行业正发生分化,

(后市)一定要精选个股

南方基金新能源研究员 任婧:

从当前时点展望明年,新能源行业里大多数细分环节的供给都在慢慢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有哪些公司或者哪些环节有新的技术进步带来低价、优质、充足的供给,到时(终端)价格的涨幅可能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股价驱动力,而是哪家公司能提供更优质和更低廉价格的批量稳定供应。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公司都是不进则退的,一定要从技术的角度、供需关系的角度精选个股”

Q3·

巨幅震荡下的港股科技板块走向何方?

关注产业互联网、出海逻辑两大方向

南方香港成长(QDII)基金经理 王士聪

当下时点,我们关于新兴经济的投资主要两个思路。

一是产业互联网。伴随着互联网的思维化、数据化、信息化、AI化、线上化对于各个行业的重塑,每个行业都将发生非常深刻的变革,这个大变革正早期,因此产业互联网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投资方向。

二是出海逻辑。一方面中国的品牌随着文化输出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品牌,另一方面中国用技术赋能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各个行业,这一点在互联网公司主导的游戏、直播、视频等领域都有成功案例。

我们也会关注一些被市场错杀的行业,在这一轮的调整之中,可能有些行业的价值被市场错判,部分互联网行业和公司虽然还没发生,但是未来一两个月反垄断政策继续落地之后,它们有可能会被市场下一轮错杀,其中部分公司的商业模式被影响,我们不会投资。而商业模式未被影响的公司,我们会适时关注。

Q4·

高弹性的证券板块还会有春天吗?

证券行业长逻辑

在于国内居民在财富管理巨大需求

南方全指证券联接基金经理 孙伟:

券商主要的压力因素是基本面和情绪面、估值出现了背离,这恰恰是券商这个时点弹簧压力越来越紧,会造成未来比较强势的估值修复的机会。券商跌幅较大,一直在阴跌,其实是非常好的左侧布局机会,大家注意控制仓位和自己的时间期限,券商一旦有一个触发点做估值修复的话就会比较快。

从长期基本面来看,目前最大的长逻辑就是财富管理业务,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以及在资产类别供给端的稀缺,国内居民在财富管理上的巨大需求潜力对于长期券商的业绩增长是非常持续、非常巨大的推动力。

Q5·

结构分化的现状未来将如何?分化会收敛还是将扩大?

“双轨的市场”暂未看到交集,

(分化)未来只会持续,而不会缩小

南方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权益) 史博: 

以数字化、云计算等形态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而非延续传统企业线性成长的态势。

一旦到达某个阈值之后新兴产业会呈现出几何指数式的增长,而传统估值方式是以现金流折现为基础,这两者就变成两个不兼容的体系。因为常用的PE等模型本质都是简单的对现金的预测,比如企业未来第一阶段增长20%,第二阶段增长5%等。这是一种线性的假设,而越来越多的成长性企业则是非线性的成长,对新兴产业来说,更主要的是看产业趋势或者赛道。

市场目前也正在寻找更优的方式,对这些新兴产业的成长性公司进行估值。对于非线性增长的公司和线性增长的公司之间的分化,我认为是本质性的,未来只会持续,而不会缩小。换句话说,未来中国市场的机会核心在于成长股,亦即中国企业成长带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