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策略|南向“抄底”内房股


文丨杨灵修 联系人:徐广鸿 联系人:周家禾 王一涵

2021年11月,港股市场再次“探底”,恒生指数、国企指数以及恒生科技指数均创年内新低,我们认为当前港股市场已基本反映内外部的极端悲观情绪,2021年前11个月港股累计回购320亿港元(+129% YoY),龙头公司回购旨在提振投资者信心,往往带动中长期股价走出独立行情。根据我们跟踪的托管口径计算,11月外资持续流出港股市场,单月净卖出310亿港元,其中互联网电商、地产、能源等遭到外资的持续减持。南向资金11月同样小幅流出港股市场(47.6亿港元),但近期呈现出明显的增持迹象(12月前5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超130亿港元)。此前“吸金”能力较强的汽车、运动服饰、新能源以及计算机板块在11月遭到南向资金减持,反而前期受政策监管或信用风险打击较严重的港股地产、电子烟、传媒等龙头公司获南向资金“抄底”。展望未来,我们维持对于南向资金2022年全年5500亿港元净流入的判断。

▍2021年11月,港股市场再次探底,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单月分别下跌7.5%、6.6%、5.4%,创年内新低。

行业层面除工业外均录得下跌,资讯科技、医疗保健以及金融地产板块领跌。从估值端来看,当前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市净率接近1xPB,均位于2015年以来30%分位点以下水平。我们认为近期港股市场已基本反映市场对于南非新毒株对全球经济冲击、美国SEC对中概股监管趋严、美联储提前完成Taper等一系列风险的悲观预期。三季度以来,部分港股龙头公司加大回购力度,前11个月累计回购320亿港元(+129% YOY),以腾讯为例,2010年以来五次集中回购后的180天/90天时间里股价平均上涨41.3%/27.6%,跑赢同期恒生指数33.6/21.1pcts。

▍11月南向资金小幅流出港股市场(47.6亿港元),年内第四次单月减持港股资产,但近期呈现出“越跌越买”之势,12月前5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132亿港元,内房股、传媒、生物制药获增持。

近期南向资金的投资行为主要体现以下几点特征:1)11月南向资金再次抛售港股部分科技巨头,单月净卖出腾讯控股、小米集团102.9和28.6亿港元。2)“赛道股”有所下滑,11月南向资金对于港股新能源(主要是运营商)以及新材料等细分赛道龙头配置偏好明显降低,单月净卖出电力及公用事业板块23亿港元,环比-54.1亿港元。3)内资南下“抄底”港股内房股以及传媒板块龙头公司,单月增持房地产、传媒板块32.6/39.1亿港元,环比+7.5/+35.3亿港元,其中单月净买入规模较大的公司包括快手、泡泡玛特、思摩尔国际、融创中国等。

▍“内忧外患”下,悲观情绪进一步释放,外资加速流出港股市场,行业层面减持中资消费,小幅增持香港本地金融股和中资材料板块。

根据我们跟踪的托管口径计算,11月单月外资净卖出港股资产310亿港元,反观香港本地资金在11月净买入约411亿港元。四季度以来,外资进一步减持香港本地地产,但小幅增持博彩公司。中资股方面,11月外资净减持规模较大的分别是可选消费(主要是零售业)、房地产以及能源板块。相较10月,外资在11月净买入中资信息技术板块80.2亿港元,环比+172.5亿港元。香港本地资金方面,11月大幅抄底中资消费核心资产,美团、京东集团、比亚迪股份、李宁等获大规模增持。

▍内外资“定价权”的迁移。

2021年11月末,外资在软件与服务(主要是腾讯控股)、零售业、房地产、保险以及银行等行业依旧具备主导力,但内地投资者的影响不断提升,南向资金在半导体、电信服务、能源、媒体以及银行这五个板块的市值占比超过20%。个股层面,截至2021年11月30日,南向资金在山东墨龙(维权)(64.3%)、东方证券(54.7%)、保利物业(54.4%)的持股比例最高,相较10月在上海复旦(7.8pcts)、泡泡马特(5.3pcts)、开拓药业-B(5.1pcts)的持股占比变化最大。

▍风险因素:

中美关系恶化,海外疫情蔓延持续超预期,中国及全球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国内流动性收紧,外资持续流出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