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坚守初心——浦银安盛陈曙亮的FOF投资之路


浦银安盛基金FOF部投资总监陈曙亮, 13年来一直秉承着这样一颗匠人的初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多年来,他持续专注在多资产配置领域研究和投资,既关注用户收益,又非常重视用户体验,打造的产品希望让用户买得安心、拿得放心、赚得舒心。

静以守志,匠心初成

陈曙亮入行最初的3年工作,主要负责投资绩效分析,在这期间,他发现这个行业是个非常残酷的博弈场,市场永远包装最好的那个基金经理,没有一种风格可以永保青春,有些时候看估值,有些时候看成长。而在媒体聚光灯的的放大下,基金经理投资思维非常容易发生变形扭曲,成就他们的事情,也常常让他们迷失了自己。

在他看来,江山代有人才出,风光的基金经理崛起背后常常伴随着无数位基金经理的陨落,但行业唯一不变的法则,也是投资者的真正诉求,就是他们的盈利体验。他曾说:我希望做行业不死鸟,也不当市场领头雁。所以,为投资者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就成为了他践行投资最重要的目标。

他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许多投资者可能还不够理性,但让投资者成长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是用持有体验来进行说教,而持有体验最好实践方式就是低波“固收+”。在他看来,想要管理好低波“固收+”,不仅要做好收益,控好回撤,还需要在投资中进退有度,掌握足够的节奏感。

分厘必争,全力以赴

为了给客户做好收益,陈曙亮分厘必争。理科出身的他喜欢用数据说话,他的脑子里似乎藏了无数个数学公式。每一次针对产品收益研究的交谈中,他总会提及到分、厘、毫三个字,并通过行情点位的判断和资产配置的比例去精确的推导出收益。他曾说:“投资人赚的血汗钱都不容易,管理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投资上,他对于每一分收益都锱铢必较。有一次,渠道方上门进行产品调研,在谈及需要联动配合的需求时,他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对方可以将资金交割的时间从17点提前至15点前。他说:资金交割在15点前,可以提前1天进行资产配置,就算是配置短债型基金,多1天意味着可能就会有多0.01%的收益,长期以往,客户的收益就有望增加一些。

以守为攻,稳中求胜

陈曙亮认为,要想追求长期收益,首先要控好回撤。回撤既是纪律的表现,也意味着市场拐点的到来。他常常把投资当成是一场比赛,回撤意味着是丢球,但丢球是用什么方式丢是非常有讲究的,有些人丢球后会溃不成军,输了之后使用更大的权益敞口,好比一场比赛在上半场丢了5个球,那下半场大家的选择就是直接换台了。所以只有先守住,后面才会再有更多进球的机会。

“回撤的本质是把盈亏比率做好,要尽可能把回撤和波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他曾说,“我会像珍惜我的眼睛一样珍惜我的业绩曲线,但回撤不是为了保本,没有蹲下就没有起跳,相信回撤过后,可能会有更大的东西回馈给你。”

在针对每一次回撤的判断和决策,陈曙亮都没有贸然,一旦决策就会有充分的理由。2021年5月份,债市开始出现回调,团队一开始无法准确判断,当债市连续下跌超过1个月,管理的产品开始出现连续回撤,团队迅速进行了反应,基于量化模型的测算数据和当时流动性收紧的政策分析,结合债券市场的估值,以及对过往债市的诺干次总结,他果断选择了回撤止损,摘除了毒瘤,成功躲避了后续债市的持续回撤,这也为后续产品的管理多留下了一点空间,管理的产品也凭借着后来7月份新一轮股市行情再创新高。

步步为营 砥砺前行

除了收益和回撤之外,陈曙亮认为,投资还需要点节奏感,要善于通过调整弹性去把控好节奏的整齐度。用高弹性的收益去弥补低弹性的损失,能用简单疗法前绝不用强度疗法。就像小时候,当一个步子踏错的时候,最正确的做法是继续踩一脚就能重新调整过来了。

投资不是贪多求快,也可以比谁更柔更稳,甚至可以在市场鼓点中保持优雅姿态。陈曙亮认为,投资就像是一个跳交谊舞的阶段,市场进,我们就要谨慎一点,在防御性上下功夫,市场退,我们就可以稍微乐观一点,主动寻找投资机会。这个进和退,趋势就是市场的节奏感。

初心如磐 笃行致远

善于言辞的陈曙亮,总能讲出来一些通俗易懂,天马行空又很有逻辑的奇妙比喻,他把基金分为两种,“爽肤水“和”精华液“,后者是进阶类,高风险高收益的权益基金,前者是偏债类的“固收+”基金,虽然功效看着没有精华液显著,但是它不怕过敏,每天都可以用,使用起来也没有太大负担,做爽肤水一样的产品,一直成为了他心底的祈愿。

13年风雨走来,他始终坚持本心,以创造客户收益为首要目标。他明白很多投资者可能还没有成长起来,投教之路还很漫长,但是他相信这条路已经越来越明朗起来了。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并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存在收益波动,其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且务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