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百泽今日创业板上市,积极布局创新发展


原标题:金百泽今日创业板上市,积极布局创新发展 来源:金色光

深圳市金百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金百泽,证券代码:301041.SZ)专注电子产品研发和硬件创新领域,聚焦电子互联技术,致力成为特色的电子设计和制造的集成服务商,主营印制电路板、电子制造服务和电子设计服务。公司不断强化印制电路板样板业务的领先地位,并以样板制造为入口,满足客户的产品研发对电子制造和电子设计的需求。公司具备样板和中小批量的柔性制造和快速交付能力,通过开展方案设计、高速电路板设计、印制电路板制造、电子装联、元器件齐套和检测等全价值链服务,为客户的产品研发和硬件创新提供垂直整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2021年8月11日,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

拥有超过二十年经验,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电子产品研发具有高度复杂性,涉及电子方案设计、电路原理设计、工程设计及工艺开发、产品可制造性优化和元器件供应链管理等诸多领域。

金百泽具有超过二十年研发产品电子电路的制造经验。公司高度重视创新,通过大量的工艺改造,加强各品类高端电子电路产品的柔性制造能力。公司客户主要在信息技术、工业控制、电力能源、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物联网、智能安防等领域,产品对于稳定性、可靠性等均有较高要求。

金百泽构建了一站式服务平台、柔性化生产体系和研发管理系统,解决了客户研发阶段时间紧、效率低、难度高的痛点,减少客户在研发过程中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客户的研发效率。

公司从需求、设计、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缩短交付期,依据客户需求紧急程度、工艺要求、订单面积进行柔性制造,已实现高多层样板最快72小时交付,样板电子装联最快24小时交付。

作为专业的电子设计和制造服务商,公司已经与来自全球的超过15000家客户展开合作,包括数百家研究所和大学院校。

2019年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公布的中国电子电路排行榜中,金百泽营业收入位列80位,居于内资PCB企业的第45位。2019年10月28日国家工信部公布第一批符合《印制电路板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全国仅有7家企业入选,其中金百泽成为国内“样板、小批量板、特色板”产品类型的唯一入选者。

同时,在我国投资转型的新基建时期,5G基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行业成为新基建的主力。金百泽作为这些行业的研发配套服务商,将提供更加专业可靠的硬件创新支持。

创新发展,抓住行业机遇

金百泽下游是电子信息产业,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随着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新兴领域需求的带动,电子智能制造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电子硬件研发产业将受惠于下游产业的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0年以来,国际电子品牌商纷纷进入中国,国内品牌商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也逐步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与消费中心,电子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基于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和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国内电子制造能力不断增强。欧美电子制造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来自欧美客户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中国电子制造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机遇。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上市募投扩产,创新突破,有望抓住行业发展机遇,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

公司本次IPO募投项目包括:智能硬件柔性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电子电路柔性工程服务数字化中台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智能硬件柔性制造项目主要面向信息技术、工业控制、电力能源等领域,满足高科技企业新产品量产前的研发、试产、中测阶段的产品化需求以及部分行业的量产需求,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精益的电子产品工程化服务,为新兴业态产品工程化过程中的可设计性、可制造性、可测试性等关键阶段保驾护航,从而进一步完善一站式电子产品工程化服务体系。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公司现有印制电路板、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整合公司内部和外部资源,建设中央实验室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进一步创新并整合外部资源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公司业务升级,为公司长期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电路柔性工程服务数字化中台项目是公司高度重视业务发展与信息化技术深入融合的结果。信息化在公司未来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将分阶段实现中台策略和一体化平台策略。中台策略基于开源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大中台、微服务”IT架构创新,让制造数据在线,实现互联网+制造业务创新。一体化平台策略围绕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进行资源整合和自主创新,不断迭代扩大共享服务功能和范围,为行业赋能。

未来,公司将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和创新驱动的客户需求,以电子设计、柔性制造和制造服务为核心,融入数字化赋能、优化供应链管理、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构建“创新设计+柔性制造+智慧服务”的业务模式。

公司将以本次上市为契机,以多品种PCB为入口,挖掘产品开发管理、产品方案设计、物料智能化选型等价值链服务,帮助客户更加快速和便利地完成电子产品创新。同时在巨量客户产品数据的基础上,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生产设备的互联,实现高效的柔性制造和智能化的供应链服务,最终帮助客户以最短交期和最好质量将科技创新产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