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2021年中期策略报告:自主崛起正当时


原标题: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2021年中期策略报告:自主崛起正当时 来源: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平安,王德安)

一、上游紧缺可控,长期估值看自主

回顾:二级市场表现

海外传统整车和国内华为概念股涨势明显。截至2021年6月11日收盘,全球主要的整车企业表现不一,2020年涨势较多的特斯 拉、蔚来等在今年有所下跌,涨幅最高的是华为概念股小康股份北汽蓝谷,此外,美国传统整车企业如福特和通用也有较大的 涨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今年美国疫情好转,汽车需求和供给改善;2)拜登政府力推新能源汽车,利好福特和通用汽 车。

展望:电动智能车发展空间大

截至2021年3月底国内汽车保有量为2.87亿台,对应的千人保有量为204辆,未来上升空间较仍较大。按照路线图2.0预测,汽车 整体产销规模为2025/2030/2035年达3200万辆/3800万辆/4000万辆,五年复合增速为5%/3.5%/1%。2025/2030/2035年新能源车渗 透率20%/40%/50%,对应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为640/1520/2000万台。2025年汽车新能源车辆渗透率20%,混动车型年销量提升至乘 用车节能车年产销规模的50%,届时混动乘用车销量将近千万辆,2020-2025年复合增速83%,2035年停止销售纯燃油车。智能化方 面,乘用从泊车、高速切入,商用从特定场景商业化起步。

展望:估值变化—自主品牌成焦点

对车企未来3年的利润不应做乐观预期。随着车企投入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软硬两手抓,研发支出必然处较高位置,产能利用率 未回到前期高点+核心零部件供给紧缺导致难以完全转嫁上游压力。车企的转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获得了二级市场认可。以长城汽车为例,2018-2020年公司收入1000亿上下,扣非净利润接近40 亿,但市值从几百亿升至三四千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认为公司的转型将支撑长城汽车在未来的智能化浪潮中赢得更大的 市场份额和增长空间。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两家自主汽车股动态市盈率估值约为利润主要来自合资贡献的汽车股如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的2-3倍,我们认为估值差异有合理性。

二、全力变革,四大维度造就新国潮

软硬兼施、OEM紧握产品定义权

2021年汽车行业在电动智能浪潮下热闹非凡。我们在2021年汽车业年度策略《强品牌、赢未来》中强调在造车门 槛降低,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品牌的塑造及背后的积淀需要强化,只有品牌深深植根于消费者心目中才可能赢 得智能化的未来。2021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热闹非凡:小米宣布造车,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百度成立集度汽车,吉利成立极氪,长城独立了坦克。而且品牌不仅限于整车,还有技术品牌—如长城的柠檬、坦克、咖啡三大技术品牌;用户品牌——吉利刚刚宣布的“我们”;供应商品牌——华为的整体解决方案HI。表面看是用品牌标签化增强用户认知度和粘性,背后是品牌塑造理念的变更,只有了解场景、了解用户才可能打 造成功的产品,赢得智能化未来。

技术-动力

混动车未来上升空间大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2035年我国新车销售4000万台,其中50%以上为新能源车型(纯电动车占95%以上),传统能源车辆全部为混动车型。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约500万台左右,渗透率仅1.75%,且纯电动车短期无法解决续驶里程短、用车不便等消费者痛 点,这意味着乘用车企靠提升纯电车占比来应对双积分压力作用暂时有限,依靠节能车降耗是必然选择,而传统内燃机进一步降 耗空间有限且成本较高,为应对双积分压力,混动车型渗透率必将迎来上升拐点,且长期提升空间大。

技术:智能化与软件

过去车企作为系统集成商主要负责提出清单和指标要求,车量产后后续亦难以进行空中升级,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走向中央集 成,汽车全生命周期中软件价值占比将大幅提升,智能车软硬解耦趋势确定无疑,OEM不会把汽车的“大脑”控制权交给供应 商。OEM研发架构将从过去基于硬件形成组织改成软硬分离开发模式,独立的软件公司/业务部门对内承接不同车型的软件开发需 求,对外易于形成灵活的合作模式。在股权设置,人员构成等各方面有更大的灵活度,更好适应行业未来变化,如长城的豪末智 行、仙豆智能、上汽的零束公司、吉利的亿咖通等。

品牌塑造

路径:发现/创造需求——产品定义——品牌/用户全生命周期运维

需求——敏锐洞察并挖掘多元应用场景和用户细分需求。成功案例:长城汽车的哈弗大狗/皮卡炮/硬派越野坦克。这几个都是公司发现细分需求,打造新品类的成功典范。

品牌主张——明确清晰,标签化。 理想——移动的家;小鹏——更懂中国的智能车;坦克——铁汉柔情;极氪——潮流科技。

品牌塑造方式——注重情感链接,淡化性能指标宣传。类似于苹果电子产品的营销广告,突出用户的使用场景,产生用户与品牌的情感共鸣。参考近期一些新汽车品牌的营销方式,如2021理想ONE发布会,突出“移动的家”这一品牌主张。长城坦克的越野文化营造等。

组织转型

股权结构:独立出来的新整车公司一般由原有车企控股;体现用户权益及核心骨干权益。独立融资、独立运营。相较于新势力,传统车企成立的新公司可能拥有更多资源后盾,缺点是新公司中掌握话语权的依然是传统车企出来的高管,可 能存在思维惯性。

软件部分:软件公司独立运营。吸收大量跨界人才。

激励机制:上市车企拥有更灵活的激励方式。但取决于市值变化,市值又取决于基本面发展趋势,过去几年部分车企的股权激励未取得明 显效果。展望未来,车企的股权激励可能常态化,以吸引新人才加入。考核目标应大概率具有挑战性,考核内容大概率与产销规模强相 关,弱化盈利能力方面的考核指标。

三、新旧巨头集结、车企拥有更强供应链

高阶智能化新增零部件

自动驾驶主控芯片:

在智能化快速发展之前,没有专门的自动驾驶芯片,相关的功能由ABS、ESP的ECU负责,或者由整车VCU进行决策。目前第 三方自动驾驶芯片主要以英伟达、Mobileye为主,国内华为和地平线已崭露头角。

未来的趋势:1)中短期看,GPU+FPGA的方案更具有优势,长期看,如果自动驾驶算法已经比较固化,ASIC芯片将具有更大 的应用;2)算法和芯片的高度融合与匹配:针对主机厂特定的算法,选取最优的芯片种类;3)低功耗、高算力、高效率。

空气悬架:

空气悬架下沉至30万元的车型,主要包括2个原因:1)国产化后成本降低;2)国内高端电动车品牌为了吸引消费者,作为 配置亮点。

竞争格局看,大陆(康迪)、威博科和 AMK 三家占据行业大部分份额,其中AMK是中鼎股份的子公司,已获得多个项目定 点。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在汽车的应用分为两个领域:直接面向无人驾驶出租车的领域,主要使用机械式激光雷达,对探测性能要求高,价 格敏感性相对较低;另一个是面向乘用车的,适用于L4向L5的领域,主要使用固态或半固态激光雷达,对稳定性要求高,价 格敏感度较高。

国内企业存在较大的机遇,降本是决定能否快速应用的核心因素之一:大规模量产将更快速的降低成本,除此之外,从产品 设计和技术难点突破的角度也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新整零关系

TIER 0.5成趋势:智能化新领域,主机厂需要与供应商共同进行零件甚至整车的定义和开发,而不是像以前的直接下达技术指标要求,采购 后进行集成,如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等的合作。

未来可能会形成几个大类的tier 0.5的供应商分类,如与域控制的区分相一致,智能驾驶tier0.5供应商、智能座舱 tier0.5供应商、底盘tier0.5等。Tier0.5和主机厂利益绑定较深,可能会有交叉持股的现象,主机厂只需要对核心的二级 或三级零部件把控,其他的均可交给tier0.5来解决,实现共赢。

软件供应商崛起:智能汽车时代,硬件为软件服务,芯片为算法服务。过去软件供应商是作为teir2存在,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供应商转变为 tier1,直接与主机厂开展合作,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和主机厂形成更加融合和交叉的合作模式。分工方面,绝大部分主机厂会把控应用层软件,而在系统层和基础软件层则形成多家供应商和多家主机厂共同开发的态势,如 基于Linux的AGL联盟。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