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周知道】短期放量,基金减仓,未来市场如何?


原标题:【华创·周知道】短期放量,基金减仓,未来市场如何? 来源:华创证券研究

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一周观点汇总

【华创宏观】铜价见顶了吗?——每周经济观察第29期

【华创宏观】一级发行热烈,二级风波不断——中资美元债周报20210725

【华创固收】电厂加速补库,洪涝推升通胀——每周高频跟踪20210724

【华创金工】华创金工周报(20210719-20210723):短期放量,基金减仓,未来市场如何?

【华创非银】非银金融行业周报(20210719-20210723):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出炉,关注低估值头部券商

【华创电新】电气设备行业周报:戴姆勒更新电气化战略目标,《新型储能发展指导意见》正式出台

【华创轻工纺服】轻工制造行业周报(20210719-20210725):本周专题:轻工纺服2021年二季度基金持仓分析

【华创交运】交通运输行业周报(20210719-20210725):聚焦暑期出行:推荐京沪高铁、关注航空行业

【华创有色】有色金属行业周报(20210719-20210723):锂矿为稀缺战略资产继续推荐,铝供需紧平衡下持续向好建议持有

【华创传媒】传媒行业周观察(20210719-20210723):腾讯被责令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

【华创计算机】计算机行业周报(20210719-20210723):教育政策超预期强势,海康中报振奋人心

【华创医药】创新药周报20210725

一周

热点

01

【华创食饮】食品饮料行业周报(20210712-20210718):从乌苏调研反馈,看啤酒高端化进程——啤酒行业更新思考

乌苏调研反馈乐观,验证啤酒高端化加速演绎。我们近期对乌苏啤酒进行多地调研,具体反馈及思考如下:

1)调研反馈:品牌拉力形成,渠道推力放大,部分区域乌苏强势进店。华北部分城市部分竞品专营渠道出现私自销售乌苏情况,竞品采取较强清店手段应对,但仍难以遏制;华东及华南多地上半年销量达万吨级别,动销反馈良好。乌苏进店强势主要系其定位清晰且品牌拉力强,消费者自点率提高,且高利润空间亦推动自发销售。此外,公司渠道返利及买赠较少,故产品净利率较高。

2)乌苏展望:疆外销量望达120万吨以上。目前公司规划疆外市场41个城市+20个空白城市售卖乌苏,考虑所选城市多具备一定市场容量且相对空白,预计疆外销量达120万吨以上,若公司持续拓展目标城市,则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3)行业思考:百万吨级别高端啤酒大单品,乌苏将是第一个,未来仍会有更多大单品出现。嘉士伯在高端新品牌运作上已有体系化的突破,品牌拉动模式已落地成功,当下对行业高端品牌打造起到标杆作用,乌苏打造成功主要要点如下:①差异化较强的产品;②与产品相适应的明晰且差异化较强的品牌主张;③通过营销投放强化该主张,并在局部地域、渠道、场景单点突破形成高势能,提高消费者指名购买意愿;④通过拓展区域、渠道、场景、产品矩阵持续增长。

从目前行业高端化进程看,华润、青啤们高端的营销体系刚刚成型,预计今年起将有更多的营销和推广活动落地,这将标志着中国啤酒行业高端时代的正式来临,高端产品的销量体量快速增长才开始实质层面上的支撑,未来百万吨级别的高端啤酒大单品将会陆续出现。

4)板块展望:短期负面担忧已消退,迎来配置时点,提价或是下半年最大催化剂。受二季度高基数下增速边际放缓、消费板块整体估值回落影响,近期啤酒板块估值有所回落,但行业高端化大周期下,短期负面压制或又是配置时点。从啤酒行业节奏上看,今年上半年高端产品高增长驱动,而展望下半年,行业随成本上涨全面提价,将是板块接下来最大催化剂。

重点公司反馈:飞鹤夯实稳增基础,仙乐盈利边际加速

1)中国飞鹤:持续加强地推保证拉新,完善产品矩阵提高单店产出,保障稳增长。21年公司目标做100万场活动,继续保持公司在母婴渠道的高势能投放,强化品牌力与渠道推力的正反馈,当前公司拉新率并未下滑,并预计高效拉新趋势延续。此外,公司下半年拟推卓睿星飞帆,完善产品群,以期提升产品结构、拉升单店营收,进一步保障公司稳健增长。

2)仙乐健康:内耕外拓,大有可为,难得的估值回落且边际加速的食品标的。仙乐为健康食品ODM龙头,核心竞争力在研发和效率。公司新产能达产有望推动未来三年内生增长20%+,结合外延布局,预计未来三年收入CAGR有望25%+,盈利中枢维持12-13%。公司上半年股价调整,主要系高基数和搬迁投产等短期因素影响,下半年短期压制因素消失,来年增速有望提升至30%+,当下迎来布局良机。我们给予目标市值150亿元及“强推”评级。推荐阅读深度报告《仙乐健康:内耕外拓,大有可为——面向全球的功能食品ODM巨头》。

投资策略:进入中报验证期,高增长催化仍足,布局低估值改善

1)白酒板块:拿定一线龙头,适当配置低估二线。我们维持板块全年区间震荡的判断,前期估值回落后再迎配置良机,建议拿定一线茅、五、泸、汾,年底估值切换空间确定,适当布局增长弹性充足、相对低估的二线白酒,重点推荐古井,推荐今世缘、洋河。当下三四线白酒弹性和风险兼具,建议谨慎博弈。

2)啤酒:提价或是下半年最大催化,重申坚定推荐板块。高端化主线逻辑加速演绎,下半年直接提价将带来催化剂,成本上行、费用增加等短期因素带来波动,在行业大周期中反而提供加仓良机,首推华润和青啤,关注重啤和珠啤。

3)食品:业绩估值触底,布局良机渐近。食品板块普遍面临中报高基数及成本压力,预计Q2板块业绩触底,下半年起逐步回升,当下不少标的估值安全边际充分,迎来布局良机。乳业伊利拟发定增压制市场情绪,当前22年PE仅21倍,安全边际十足,预计Q3起业绩逐季改善,市场情绪随定增锁价落地,正面催化逐步展开,重申“强推”评级。酵母安琪Q2有望平稳过渡,当下22年PE 25倍,收益空间再次打开。仙乐受益赛道高景气,预计H2短期压制因素消失,来年提速至30%,当下22年PE 23倍,估值性价比凸显。桃李当下22年PE为25倍,建议把握布局时机。安井成长路径坚实清晰,重申500亿以内市值值得中长线资金买入。另外建议关注低估值标的飞鹤、香飘飘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流动性政策收紧、提价落地不及预期、终端需求回落等。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7月19日发布的报告《食品饮料行业周报(20210712-20210718):从乌苏调研反馈,看啤酒高端化进程——啤酒行业更新思考》

02

【华创金工】 2021年二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

从二季报披露的数据中分析,偏股型公募基金整体规模明显增加,相比较2021年一季报总体规模增加6291.13亿。其中制造业增加最多为5826亿,金融业规模减少最大,相比2021年一季报减少365.63亿。

中信一级行业分布

从中信一级行业分布来看,公募基金权益十大重仓股总规模增加3778.95亿,其中规模增长最多的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医药、基础化工,规模下降最多的行业为家电、非银金融、银行。公募基金重仓的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医药、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基础化工、银行,其中前五个行业的十大重仓股持仓规模均在1000亿以上,食品饮料行业仍为偏股主动型基金配置最多的行业,基础化工也加入千亿持仓行业。公募基金持仓最小的行业为纺织服装、商贸零售、综合金融、综合。

另外,对比沪深300的行业分布,其中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医药超配为6.77 %、4.73 %、4.75 %,银行、非银金融低配-8.56 %、-9.27 %。

持仓个股分析

从持仓个股规模来看,贵州茅台持有规模最大为1297.27亿,宁德时代为1241.62亿、五粮液1058.81亿、海康威视为720.03亿、药明康德(维权)为683.85亿、隆基股份为571.79亿。从持仓个股的增加比例来看,有50个个股增加比例均在5%以上,建龙微纳贝泰妮、三明微电子天奈科技增加比例最大为22.26%、20.8 %、16.54 %、14.6%。

百亿基金持仓变化分析

102只百亿基金持有规模最大的top5名单为:贵州茅台(436.84亿)、五粮液(399.32亿)、宁德时代(282.27亿)、海康威视(270.78亿)、泸州老窖(264.93亿);持有规模变化最多的为宁德时代,规模增加147.79亿;另外,药明康德、爱尔眼科隆基股份通策医疗持有规模分别增加73.95亿、65.38亿、60.41亿、58.42亿;百亿基金持仓中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医药、电子、食品饮料持有规模增加均超过100亿;持仓规模最大的行业为食品饮料、医药、电子,持有规模均超过1000亿。

南下资金持仓分析

2021年二季度十大重仓股中所有偏股主动型基金共持有港股规模达3559.88亿,相比2021年一季度3170.49亿增加389.39亿,目前共持有231只港股,其中TOP50的持仓规模达3324.30亿,占比达到93.38%。其中腾讯控股占比达25.96%,美团-W占比达13.57%。按照QDII基金公布的重仓股名单,其持仓最多个股仍为腾讯控股、美团-W持有规模分别为36.76亿、14.75亿。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本报告中基金持仓数据均为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发展趋势。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7月22日发布的报告《2021年二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

03

【华创宏观】下半年财政发力怎么看:空间、节奏和逻辑——6月财政数据点评 

事项

1-6月财政收入同比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8.6%;1-6月财政支出同比4.5%,比2019年同期下降1.5%;1-6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24.1%,比2019年同期增长23%;1-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7.8%,比2019年同期增长12.2%。

主要观点

一、下半年财政发力的空间、节奏和逻辑

近期市场对下半年财政力度较为关注,随着上半年收支数据出炉,我们试从空间(多少钱没花)、节奏(专项债)和逻辑(地方政府视角)三个角度阐述:

(一)空间测算:较2019年增量可观,但同比/复合增速均不“夸张”

从增量看,预计下半年财政空间较2020年增量正常,较2019年增量可观。我们测算在三种情形下,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在21.1~22万亿之间,比2020年同期多约1~2万亿(2017~2019年同期增量0.78~2.17万亿),比2019同期多约4~5万亿。

从增速看,预计今年财政后倾“夸张”程度难超去年。预计全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同比3%~5.3%,和2019年相比复合增速6.5%~7.7%,均低于2020年同比增速10.1%;预计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同比4.5%~8.6%,复合增速11.6%~13.8%,均低于2020年同期的19.1%;从累计增速提升幅度看财政后倾“夸张”程度,预计广义财政支出下半年增速同比提升1.9%~4.2%,复合增速提升5.6%~6.8%,也均低于2020年同期增幅9.5%。

因此,无论是看同比还是复合增速,今年财政后倾的“夸张”程度都很难超过去年,而2020年财政的后倾程度实际上是低于年中时市场预期的。我们提示在今年财政“休养生息”的预算基调下,需客观审视下半年财政发力强度。

(二)节奏判断:后倾之意或不仅在Q4,还在明年“开好年”

作为逆周期稳投资工具的专项债,其发行节奏是财政发力节奏的重要表征。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明显偏慢,除了外需偏强、财政逆周期发力必要性不高的背景外,主要是专项债政策告别2020年的“大干快上”思路,展现出“均衡节奏+加强监管”两大导向,并得到各地积极响应。

预计Q3将迎新增专项债绝对规模高峰,但增量高峰在Q4。3季度各地披露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约1.3万亿,其中8月计划发行5858亿,料成Q3小高峰。然而,1.3万亿的发行规模相比去年Q3仅相当于1500亿的增量,平均到每月也就多约500亿,真正的增量高峰或在4季度:若Q3新增专项债发行在1.3~1.5万亿之间,参照2016年以来新增限额发行完成度都在96%以上,要发完今年3.65万亿的新增限额,意味着Q4新增专项债发行或在万亿量级,相当于比2020年Q4多8000亿以上,平均每月多近3000亿。

若万亿专项债后倾Q4,出于什么考量?提供两个思考角度:一是为Q4外需回落、经济下行预备对冲手段;二是为明年二十大“开好年”蓄力:去年3.55万亿10月份即发完,但财政部1季度收支发布会提示“2020年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较大,政策效应在今年仍会持续释放”,意味着或有可观规模的专项债资金停留在项目公司,延至今年Q1形成支出,这和冬季施工条件受限的直观认知亦符合。2021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几无退坡、且发行更加后倾,指向更多专项债到明年Q1形成支出。提示关注今年Q4专项债政策效应在明年Q1集聚释放。财政后倾之意或不仅在Q4,还在明年“开好年”。

(三)政策逻辑:债务约束下的保民生+防风险+留余力

支出进度和专项债节奏偏慢的表征背后,怎么理解今年财政政策的内在逻辑?年初预算公布时,我们判断今年财政是“休养生息”之年。行至年中,进一步从地方政府视角理解,可能是债务这一关键约束条件发生了变化:

地方政府的三大任务可归纳为保民生、防风险、稳增长。去年疫情冲击下,是全力保民生(六稳六保)+竭力稳增长(逆周期对冲),防风险(债务风险)让位于前两者。

今年随着地方债+城投债进入三年偿债高峰期、同时隐性债务约束上升到政治纪律和规矩高度,保民生仍是基础,但防风险作为约束条件的重要性迅速上升。而在外需偏强背景下,稳增长从去年疫情期间的“主动兜底”到今年的“托而不举”,优先级已弱于保民生和防风险:体现在预算安排上,是收入增速罕见高于支出和基建类支出零增长的“休养生息”;体现在支出结构上,是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以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改善基本民生——今年2.8万亿直达资金中,形成支出的1.635万亿有7成以上用于基本民生,高于去年的57%,上半年用于基本民生的直达资金(超1.14万亿)就已超去年全年(9636亿);体现在支出进度和专项债节奏上,即为上半年的“从容不迫”。

在这一框架下理解,除非下半年外需和经济回落超预期,财政发力稳增长的(如大幅增加基建类支出、专项债Q3抢发)的政策优先级仍不高。保民生基础上的防风险、同时为明年“开好年”及内外不确定性留余力,是我们理解下半年财政政策的主逻辑。

二、6月财政数据点评

收入端,6月税收收入继续受高位PPI和大宗进口商品涨价带动,企业所得税、进口环节税收表现亮眼,但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速连续两月回落,反映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支出端,传统支出大月“大月不大”,单月财政支出复合增速负增长加深,同时基建类支出负拉动加深,主要拖累项来自地方主导的城乡社区支出,整体低增+偏向民生+基建拖累的格局仍在延续;

广义财政收支累计增速差继续收窄,主要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增速回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累计增速差未见明显收窄,仍反映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后续随新增专项债发行加速,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有望带动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回升。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新增地方债发行节奏超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7月21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下半年财政发力怎么看:空间、节奏和逻辑——6月财政数据点评  》

04

【华创能源化工】氟化工专题(一):由含氟新材料向高端化进发,PVDF享高景气度

含氟新材料为氟化工产业链迈向高附加值之路。有机氟材料指的是含有氟元素的碳氢化合物,该品类属于一种特殊材料,具有卓越的耐化学性和热稳定性,还具有优良的介电性、不燃性、不粘性和摩擦系数极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工、电子、电器、机械、化工、纺织等各个领域。从其性能和用途来分,分为氟氯烷及代用品、氟树脂、氟橡胶、氟涂料四大类。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借助丰富的萤石资源成为基础氟化工产品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氟化工产品,氟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个新兴领域,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石油和化学工程院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氟材料市场需求增速将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增速最高的为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工品。

PTFE性能优异,应用最广的“塑料王”。作为塑料中最耐化学腐蚀、具有最佳介电性能和宽广工作温度范围的品种,PTFE被人们称为“塑料王”。PTFE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气候、高润滑、不粘附、人体相容性好、电绝缘性好等一系列的使用优点。我国PTFE产业规模逐步扩张,产能已经从2016年的12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5.4万吨。我国主要PTFE生产企业包括东岳化工、巨化股份、中昊晨光、江苏梅兰等企业,CR4达到62%,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2021年,我国PTFE总产能达到14.46万吨,有效产能13.71万吨,相较于2020年下滑6.8%。PTFE整体行业门槛较低,行业曾经历过盲目扩张阶段,导致我国PTFE形成了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2020年消费量达到8.5万吨,消费最多的行业为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电器,消费量依次为2.80、2.04、1.02万吨。在成本上,PTFE测算成本接近5.5万元/吨,当下的市场价基本在成本线附近。

PVDF下游新能源景气持续超预期,供应受限享高景气度。PVDF 是含氟塑料中产量名列第二位的大产品,它也被称为“PTFE的兄弟”,除具有PTFE的优良性能外,其刚性、硬度、抗蠕变性能尤其突出,它的加工和成型等特性大大优于PTFE,是最强韧的氟塑料。它的耐辐射和力学性能大大改善,拉伸强度可达50MPa,几乎为PTFE的两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航空航天、信息处理、音响器材、医疗器械、机器人、物理测试、光学仪器、兵器工业等。受新能源车、光伏、5G等行业高速发展影响,PVDF下游需求旺盛,近年来PVDF产能扩张较为迅速。据百川盈孚数据,2021年全国PVDF产能已经达到8.03万吨,有效产能7.78万吨;产量同样大幅增加,2020年全年产量4.23万吨,同比增长45%,预计2021年仍将维持30%以上的增速,截止2021年6月,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接近90%。竞争格局方面,阿科玛氟化工(目前有效产能9500吨)、三爱富、中化蓝天、东岳化工为国内生产能力最高的公司,CR4达到61%,行业集中度较高。在成本上,我们匡算值为3.8万元/吨,如果外购R142b作为原料,成本则会显著抬升至10+万元/吨。

含氟精细化学品需求增长最快,附加值最高产品。氟精细化工作为氟化工行业产业链的下游,合成含氟精细化学品是其重要领域之一。作为我国氟化工行业中增长最快、附加值最高的细分领域,新型含氟农药、医药、表面活性剂行业需求增长较快。我国初级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在部分层面接近国外先进公司,产品单耗、能耗得到有效降低。在脂肪族和杂环含氟精细化学品生产方面,我国已开发出了系列有竞争力的产品,行业整体处于上升期。在发达国家含氟精细化学品在氟化工中的产值比例高达45%;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的产值占比为27%,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含氟新材料是氟化工发展下一阶段的重中之重,亟待提升的技术附加值是努力的方向,受益于新能源消费超预期,PVDF享高景气度,建议关注有PVDF上游原料R142b或者PVDF产品产能在产或在建的标的,如东岳集团、三美股份巨化股份联创股份

(完整研报及投资建议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景气度不及预期、产品高端化进程受技术储备不足受阻。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7月23日发布的报告《氟化工专题(一):由含氟新材料向高端化进发,PVDF享高景气度》

05

【华创汽车】银轮股份(002126)深度研究报告:流水不争先,60年热管理老将放眼全球  

60年零部件老将,聚焦全球新能源热管理市场。银轮股份成立于1958年,前身是天台机械厂。公司主要生产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以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等领域。近年,公司整合海外资产,加快新产品、新客户及市场拓展。产品配套国内外一线OEM及Tier 1供应商,终端客户涵盖德系、美系、一线自主及新势力等车企。纵观发展历程,公司依次经历了国企改制、拓展乘用产品和国际化布局的重要跨域,成长为全球热管理零部件集团。2017年,公司成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项目事业部,未来将聚焦全球新能源热管理市场的突破。

新能源热管理赛道广、机会多,国产有望市占提升。燃油车热管理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国际零部件巨头电装、法雷奥、韩昂及马勒合计占据了约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优势在于产品技术成熟、供应关系稳定、系统集成和控制能力强。燃油市场格局稳定,第二梯队企业及新进入者较难突破。但新能源热管理市场方兴未艾,尤其是近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带来了更多机遇:

1)量:国内新能源车型迭代速度快于国外,国内供应商投入意愿强、响应速度快,自主车企、新势力更愿意尝试新供应商,有更多的配套机会;

2)价:新能源热管理技术更复杂、要求更高,高端产品渗透率、单车价值均有提升,国内供应商凭借高性价比优势更易获得国产替代机会。

国内企业,如三花智控拓普集团、银轮股份、奥特佳等,获得了特斯拉、新势力等车企的热管理项目订单,实现了国内零部件企业在热管理领域的市占率突破。我们认为全球新能源热管理赛道足够宽阔,随着行业规模、单车价值量的提升,车企和零部件的配套体系也将扩充,行业可以容纳更多的企业成长。

热管理、尾气处理双主业发展,把握成长机遇。公司主营产品品类丰富、技术成熟,未来增长重心在于新能源热管理及尾气处理产品的拓展:

1)新能源热管理:从零部件开始配套,单车价值在1000元以内,未来拟向热管理系统集成突破,单车价值将有2-3倍提升。近年获得特斯拉、吉利、华为等重点客户认可,2021年进入量产收获期。银轮在新能源领域研发持续投入、转型坚决,预计21-23年收入复合增速50%+,23年占比20%+。

2)尾气处理:国六排放标准在2021年前后严格实施,尾气处理替换需求井喷,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公司EGR、SCR、DPF等产品需求旺盛,预计21-23年收入维持两位数增长,23年占比接近20%。

流水不争先,看好公司热管理的深耕发展。公司在新能源热管理领域持续投入和产出,看好中长期从汽车部件供应商向综合系统集成商的突破和增长。我们预测21-23年:1)营业收入:75亿/+18%、87亿/+17%、103亿/+18%,3年CAGR 18%;2)归母净利:4.1亿/+28%、5.2亿/+27%、6.3亿/+22%,3年CAGR 25%;3)EPS:0.52元、0.66元、0.80元。考虑公司2021年产能利用率饱满,特斯拉、吉利、华为合作进入收获期,给予2021年30倍PE,目标市值约123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完整研报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风险提示:新订单量产节奏不及预期、商用车景气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7月19日发布的报告《银轮股份(002126)深度研究报告:流水不争先,60年热管理老将放眼全球 》

本周热门电话会议

06

本周热门电话会议

【华创新周期】第十三期:深度对话:锂矿短板格局难改,继续关注融捷江特盐湖

【华创宏观·张瑜旬度交流思考】第14期:经济到底好不好?货币到底松不松?

【华创固收周观点】第71期:降息落空后的行情线索

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