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半年业绩PK:辉瑞凭借新冠疫苗重回第一 肿瘤药成增长主驱动力


  原标题:跨国药企半年业绩PK:辉瑞凭借新冠疫苗重回第一,肿瘤药成增长主驱动力

  与疫情直接相关的疫苗、药物也陆续结束临床试验,迈入真正的市场“考验”,受益于此, 全球制药格局正在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尽管跨国药企这半年来有关剥离、重组、离职的消息不断,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强劲的业绩表现。

  近期,多家跨国药企纷纷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从数据可以看到,疫情之下,各家临床和药物上市的节奏正在逐步恢复,业绩下滑幅度在收窄,重磅药物依旧增长强劲,与疫情直接相关的疫苗、药物也陆续结束临床试验,迈入真正的市场“考验”,受益于此, 全球制药格局正在重塑。

  经历了2021年的洗礼, 从制药业务销售额排名来看,蝉联多年冠军的辉瑞凭借与BioNTech合作的新冠肺炎疫苗BNT162b2实现高速增长,在2020年险些跌出前十位后,重回龙头位置,上半年销售额达113亿美元,成为辉瑞销售额最高、增长最快的产品。辉瑞在2021年的业绩表现和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大药企面临的新局面和新选择采取不同行动抗击传染病的大流行,并更加倚仗创新药物的拉动和前沿技术的发展。

  此外,生物制药的融资环境在近些年都非常强劲,随着人们对生物制药的关注,投资者争相向该行业注入资金,生物制药在研发大流行性疾病治疗药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也拉动了跨国药企的业绩增长。

  业绩“疫变”

  COVID-19大流行是近几十年最严重的全球卫生危机,其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对于了解全球药品用量情况至关重要。虽然COVID-19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医疗健康工作仍在继续,全球各地也从2020年初的疫情冲击逐渐恢复正常。全球新冠疫苗接种速度和范围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影响2025年及以后药品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随着疫苗的研发逐渐成熟,也给跨国药企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据IQVIA数据,全球药品市场(按发票价计算)将以3%-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5年,新冠疫苗的总支出将达到1570亿美元,主要集中于2022年完成的第一波疫苗接种。未来,由于免疫力的时效性和病毒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很可能爆发区域性疫情,预计需要每两年进行一次“强化注射”。

  目前,国外使用最多的主要是BioNTech/辉瑞、莫德纳、牛津/阿斯利康、强生四款新冠疫苗。其中,辉瑞与莫德纳主要是mRNA疫苗,阿斯利康和强生为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

  其中,辉瑞mRNA疫苗、阿斯利康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国家和地区过百,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疫苗商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几家新冠疫苗研发公司也进入业绩兑现期。

  最为明显的是与辉瑞合作生产疫苗的BioNTech。根据8月10日BioNTech公司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当季收入同比暴增近130倍,大大高于市场预期,此外本年度新冠疫苗的销售额预期也已调高至159亿欧元。财报公布后,BioNTech涨幅扩大至约12%,刷新2019年美国IPO以来的盘中最高位至435.79美元。

  同样,新冠疫苗的销售业绩也是辉瑞财报的最大亮点。根据辉瑞财报显示,第二季度营收189.8亿美元,同比大涨92%,超过市场预期的187.9亿美元;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1.07美元,同比大涨73%,超市场预期的99美分。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苗预计今年将给辉瑞带来335亿美元收入,有望成为辉瑞史上最畅销的药物之一。

  相比之下,阿斯利康疫苗和强生疫苗增长态势略显缓慢。7月21日,强生公布2021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强生COVID-19疫苗为其实现了2.64亿美元的收入,由于安全性以及病株突变等因素,市场增长缓慢。7月29日,阿斯利康公布半年报,总收入155.4亿美元,同比增长23%,COVID-19疫苗(Vaxzevria)带来11.7亿美元的收入。

  另据英国媒体8月1日报道,由于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的有效性高于阿斯利康疫苗和强生疫苗,辉瑞和莫德纳公司随后与欧盟就供货价格展开新一轮谈判。

  去年12月,莫德纳新冠疫苗继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后获批紧急使用授权,为美国批准的第二款新冠疫苗。莫德纳公司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售出了1.99亿剂其开发的mRNA-1273新冠疫苗,销售额达41.97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共售出了3.02亿剂,销售额达59.30亿美元。

  除了美国,莫德纳公司的疫苗在50多个国家/地区的卫生机构获得紧急(或其他有条件、临时)的授权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紧急使用清单(EUL),同时在欧盟和日本监管部门扩大其适用人群用于12岁及以上的青少年。

  无论是BioNTech还是莫德纳 ,由于mRNA疫苗展现出的极为优异保护率,共同预示着mRNA疫苗技术在激活免疫系统上令人震惊的高效,也让两家企业在跨国药企疫苗布局市场成为最大的赢家。

  此外,与疫情高度相关的药物瑞德西韦也公布了上半年营收。据吉利德财报,第二季度吉利德超预期营收62.17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备受关注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第二季度实现销售额8.29亿美元,拉动了吉利德业绩增长。

  深耕制药市场

  在辉瑞、阿斯利康、强生忙着布局收割疫苗市场份额时,多家跨国药企继续将目光依旧瞄准了多年来备受青睐的制药市场。

  从整体业绩表现来看,强生除了在疫苗业务实现收益外,更多收益来源于旗下多款重磅产品的推出。根据强生财报,第二季度公司营收达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制药业务营收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在肿瘤板块,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DARZALEX营收14.3亿美元,同比大增59.2%;BTK抑制剂伊布替尼营收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手握重磅药物度普利尤单抗,赛诺菲同样表现不凡。2021上半年,赛诺菲实现营收173亿欧元。其中,制药业务收入132亿欧元,同比增长1.4%,度普利尤单抗上半年销售收入达22.9亿欧元,成为赛诺菲销售额最高、增速最快的产品。

  与此同时,作为第一家公布半年报的跨国药企,诺华在创新药业务开发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成果。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达253.67亿美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49.54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创新药板块营收增幅9%,达207亿美元,重磅药物司库奇尤单抗实现收入22.28亿美元,同比19%,依旧是销量最高的单品;沙库巴曲缬沙坦上半年实现收入16.75亿美元,同比增长46%。

  针对诺华的二季度财报,花旗银行分析师表示,诺华关键收入驱动因素的基本表现令人鼓舞。鉴于诺华相对较少投入于输液类肿瘤药物,诺华的营收方面恢复速度超过同业竞争者的表现。

  近年来,癌症治疗水平的进步,显著提高了许多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但其他方面仍然存在巨大挑战,在发达国家市场,肿瘤领域药品用量和疾病负担的变化最为剧烈,这也给跨国药企提供了市场。

  阿斯利康上半年总收入为155.4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中国区收入32.09亿美元,增长21%,占阿斯利康总收入的21%。抗肿瘤药板块三大产品泰瑞沙、度伐利尤单抗和奥拉帕利都保持了快速增长。泰瑞沙上半年营收为24.54亿美元,同比增长22%,是阿斯利康销售额最高的产品。PD-L1单抗度伐利尤单抗上半年营收达11.6亿美元,同比增长22%。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上半年营收为11.3亿美元,同比增长39%。

  在免疫治疗药物上,K药和O药也分别交出了相应的成绩单。默沙东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PD-1单抗Keytruda销售额增长了 23%,达到41.8亿美元。相比之下,“O药”的销售在2020年出现下滑后,开始恢复正增长,但销售额依旧不如K药。BMS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总收入为227.76亿美元,同比增长9%。“O药”纳武利尤单抗上半年同比增长6%,销售额超过36亿美元。同样布局免疫治疗领域,罗氏制药PD-L1 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销售额同比增长29%至15.99亿瑞士法郎。

  近年来,罗氏制药不断推动创新产品落地。阿替利珠单抗今年先后获批两项非小细胞肺癌新适应症,成为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晚期一线治疗适应症的免疫抑制剂。中国首个乳腺癌领域HER2靶向ADC产品赫赛莱®再度获批新适应症,开启了国内ADC治疗的新时代。根据财报,ADC药物Kadcyla(恩美曲妥珠单抗)销售额同比增长19%至9.59亿瑞士法郎。

  紧抓新兴市场

  据IQVIA数据,到2025年,新兴医药市场强劲增长将推动全球药品支出的增长,但一定程度上被发达国家市场抵消。在发达国家市场,由于大批原研品牌药专利到期,市场独占期导致市场的损失超过创新药的支出,增长速度将放缓。美国市场(以净价计算)未来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0-3%,低于过去5年3%的复合年增长率。

  另外,到2025年,全球两个主要治疗领域⸺肿瘤和免疫,由于新疗法和药品的不断涌现,预计将以9%-1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肿瘤领域预计将在五年内增加100多种新疗法,到2025年,药品支出增加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2600亿美元以上。神经领域预计会出现许多新疗法,包括新颖的偏头痛疗法、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症或帕金森综合征的潜在治疗方法。

  2021上半年,最受瞩目的产品中,美国渤健(Biogen)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Adhulem不得不提。6月7日,FDA批准Adhulem上市后,该药销量火爆,短短几周已经实现了200万美元的营收。但是,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在多家药企纷纷实现增长时,渤健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为27.8亿美元,同比下降25%;净利润为23.1亿美元,同比下降29%。

  另一家想要聚焦阿尔茨海默病的企业是礼来。根据礼来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Q2营收67.40亿美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为13.90亿美元,同比下降2%。在礼来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David A. Ricks先生表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向监管机构递交tirzepatide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抗淀粉样蛋白抗体donanemab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监管申请。

  除了聚焦创新研发,紧抓新兴市场也成为下一阶段跨国药企聚焦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十年,全球药品用量持续增长,新兴医药市场的扩张是主要驱动力,预计这种趋势未来将持续。如此,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从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到新药审评审批加速,政策的叠加影响更加直接地影响着跨国药企对于中国市场的策略。

  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肿瘤及罕见病市场部负责人宋发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的研发越来越活跃,实力也越来越强,辉瑞也是采取了双引擎战略,会把视角放到中国,将符合辉瑞品质和质量要求的以及创新性和满足临床需求的产品通过全球的评估引进,而与基石药业合作的PD-L1产品舒格利单抗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过协议签署后,这个产品未来就是属于辉瑞。

  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事业部总经理殷敏也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阿斯利康努力在自主研发药品、国内或进口代理药品、合作开发1类新药、诊断器械产品四大板块不断精进,积极地联同合作伙伴在这四大板块持续探索。未来,阿斯利康将更加坚定地与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广泛合作,继续助推本土创新药进行早期开发及孵化,促进更多本土创新药产生世界级影响力,致力于打造开放融合的医疗创新生态圈。

  整体来看,2021年上半年跨国药企持续押注创新药,更在往年的基础上增加了疫情的关键词,这也引领着新一年的投资方向。关注意味着资金,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COVID-19项目将在2021年获得投资人更多的资金支持,未来谁能借助相关产品脱颖而出,值得期待。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