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销量超苹果跻身全球第二:投资400+公司 造车的雷军还能创造奇迹吗?


行情图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7月16日凌晨,雷军通过微博发文称,Canalys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排名,小米手机销量超越了苹果,首次晋升全球第二。

  随后,#小米销量超苹果跻身全球第二#即登上微博热搜。

  今天上午,雷军发表《致小米同学们的公开信》,称小米第一次成为全球第二,是梦幻般的成就,也是小米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就在前一天,福布斯中国发布最佳CEO榜,雷军荣登榜首,前十名中,除了美的集团,其他已经全部“换血”。

  雷军几乎全程参与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小米是中国物联网启蒙时代,最重量级的选手之一。以手机为中心,用五花八门的智能硬件也让物联网从概念走向了日常。

  如今,雷军又把目光转向了智能电动汽车。甚至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只是,雷军能否答好他人生的这一张商业考卷,还需要时间来进行考验。

  小米的手机创业史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2018年7月9日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了港交所首个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创造了香港史上最大规模科技股IPO,以及当时历史上全球第三大科技股IPO。

  小米诞生以来,“互联网手机”的标签如影随形,互联网营销的打法深入骨髓,小米不仅通过京东、天猫、苏宁等第三方电商销售,还自建了小米商城,在小米商城最为风光的时候,它是仅次于阿里、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

  2014年第三季度,小米首次进入全球前三,但很快就跌出了全球前五。

  2016年初,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在小米年会上宣布,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超7000万台,依然保持全国第一。但是,仅仅过去了一年,小米的出货量就暴跌36%。

  IDC数据显示,2016年一到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分别下滑32%、38.4%、42.3%、40.5%,全年出货量同比下滑36%,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15.1%跌至8.9%,排在了华为、OPPO和vivo后面,小米怎么了?

  小米从卖手机开始就是个另类,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新兴公司选择借助AT的资源与渠道优势,也不用于传统手机厂商依赖线下渠道和“机海战术”,小米刚开始时借助互联网砍掉了渠道,然后用几乎“成本价”来卖手机走量。

  中国手机市场之前有两次大机遇,第一次是一二线城市的智能手机换机潮,这个机遇被小米用互联网抓住了,而第二次就是大概在2015年前后的三四线、四五线城市换机潮,这些地区的人群有个特点就是,对网购兴趣不大,很多人基本没从网上买过东西,更别提手机这样稍微贵一点的物件了。

  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也面临着消费升级,他们不再把手机当做通讯工具,开始注重线下体验。基于这样的现实,使得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发生了渠道巨变。

  数据显示,2016年,线上渠道增速大幅下降,从2015年的43.6%降至5.6%;而线下渠道增速却从2015年的-3.5%升至17.4%,实现了大幅提升。

  这样小米就尴尬了,当初把传统手机厂商的销售渠道统统砍掉,没有线下,所以吃了大亏。而这波机遇被线下“渠道之王”OPPO和vivo接住了。尤其是OPPO,2015年时市场份额只有8.2%,到2016年一下子就跳到了16.8%,超过了华为。

  小米的短板暴露的太明显,扩展线下渠道变得迫在眉睫,如果小米不做线下,类似京东不做物流,公司还可以照样开展业务,但是用户体验不会很好,也触达不了“下沉市场”,这样迟早是会输的。

  回顾小米的创业史,2016年是小米非常难过的一个坎。针对2016年的“滑铁卢”,雷军在小米年会上坦承,前几年冲得太快,创造了现代商业史上的成长奇迹,但也提前透支了一部分成长性。“我们必须放慢脚步、认真补课,而且早补要比晚补好,文火慢补要比急火猛药好。”

  2016年开始,小米开始了“全面补课”。

  2016年2月,小米之家登场,只是那时候,小米之家更多扮演着品牌展示的辅助角色。但后来,对于线下市场的反思以及通过小米之家践行的新零售理念,也帮助小米逐渐恢复元气。

  “就算小米把线上手机份额全拿下来,也不过占手机整体出货量的20%。况且,小米也拿不下线上的全部。”雷军的想法也在发生变化,去更广阔的线下找市场已经成为小米维持出货量的当务之急。

  这也促使雷军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高调地喊出了三年内小米要开出1000家小米之家自营旗舰店的目标。

  背后的逻辑或许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说明,根据赛诺的统计,即使在2016年上半年,小米也维持了线上市场销量第一的位置,但在线下市场,小米的销量仅仅排在第九位,排在前面的不仅有华为、OV,小米的线下销量甚至不及金立、魅族、酷派厂商。

  2017年,小米的销量回升,一季度小米手机销量环比大增21.6%。小米新零售核心项目——小米之家的加速开店布局。

  到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重回了全球第三,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又往前迈了一部,冲进了全球第二。

  据Canalys的统计,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12%,其中,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为19%,仍是全球第一。其次是小米以17%的份额位居第二,苹果14%的份额列第三,OPPO和vivo的份额同是10%,分列四五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五名手机厂商中,小米的市场增速是最高的,达83%。其次是OPPO 28%,vivo27%,三星15%,而苹果的增速只有1%。

  对此,Canalys 研究经理 Ben Stanton表示,小米正迅速拓展海外业务,比如说,小米在拉美、非洲和西欧这三个市场的出货量分别猛增逾300%、逾150%和逾50%。

  Ben Stanton还指出,小米正在将商业模式由挑战者向守擂者转变,并启动了多项计划,比如整合渠道合作伙伴、更精细化管理公开市场上的旧库存。然而,小米仍主要侧重大众市场,相比三星和苹果,其平均售价分别便宜约40%和75%。因此,小米今年的一大优先事项就是提升其高端产品(比如小米11 Ultra)的销量,而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较量。

  小米是什么?

  在今年的4月,小米第5000家小米之家来了。

  如今,在小米的自营门店,除了手机,我们还可以看到智能电视、手环、充电宝、平衡车、电动牙刷、扫地机器人、无人机、双肩包等多种产品。

  这些产品,并非全部由小米公司生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那就是来自小米的生态链。

  与其它手机厂商具有明显区别的是,小米不仅推出了自有的小米、红米等手机品牌,还在不遗余力地构建小米生态链。虽然生态链中的企业多数并不属于小米,但这些生态链企业却凭借对小米价值观的认同而聚在一起。

  在小米开始要创造一个生态链时,相信他们能够做到的人可不多,但通过精品、高效率和低毛利的模式,小米把线下和线上多种生活场景链接了起来,借助米粉的力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回顾小米生态链的由来,源于2013年底小米开启了“生态链计划”,雷军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

  小米Q1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小米共投资超过32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519亿元,同比增长60.8%。

  来自商隐社研究团队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如果加上小米旗下各个产业基金的投资,粗略估计,其实小米已经投资了400多家企业。这400多家企业涉及各个领域,但主要围绕两条主轴——小米的生态链与供应链。

  商隐社研究团队的研究认为,腾讯的投资是将游戏的流量变成真金白银的股权,打造“金融帝国”,阿里的投资是弥补和壮大自己生态的外部公司,组成“商业联盟”,而小米的投资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投与自身产业生态有关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小米生态链为主的战略投资,另一类是以供应链为主的产业投资。

  两者有什么区别?

  生态链投资偏向的是产品品类,被投资企业为小米提供智能家居、生活用品、可穿戴设备和出行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小米与他们是采购与供货的关系,在小米之家以及有品商城等渠道销售。

  比如,小米与九号机器人共同打造的滑板车、与华米打造的手表,青米的插线板等“小米全家桶”。

  而供应链投资偏向技术投资,可以为小米手机和智能硬件提供技术及核心元器件方面的保障。

  比如小米投资的晶晨半导体,就以研发多媒体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智能机顶盒、智能音箱等都会用到。

  在战略投资上,小米在2014年成立的天津金米发挥了很大作用,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天津金米已经参与了158起对外投资,其中包括生产扫地机器人石头科技、生产行李箱的润米、生产8H床垫的趣睡科技等。

  但在这些投资中,天津金米对只有不到3%的企业控股达到了25%以上,有4成甚至不到5%,这也是小米投资的一个普遍特点:多属于被动投资,参股不控股,给了被投资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此外,再加上小米“本米”的投资,小米旗下天津金星等的投资,小米在战略投资方面一共投了300多家企业,包括着小米绝大部分的物联网、AIoT产品,其中也不乏某个细分领域的“霸主”,比如华米、云米、石头科技、九号公司

  而在产业投资上,2017年,小米旗下的小米产投与长江基金、武汉光谷基金共同发起募集总规模为120亿元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小米持股80%,主要投资小米相关的制造业上游技术和核心元器件。

  2020年末,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小米在产业投资方面已投了近80家企业。今年以来,小米的产业投资版图持续扩张,接连投了睿翔讯通、科韵激光、微容电子等企业。

  小米的生态,随着吸纳400+公司而不断壮大,这也与小米赶上的IOT和智能互联网时代发展红利有关。

  2021年第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达到182亿元,同比增长40.5%。 不过,IoT(物联网)和消费品领域,2020年全年营收增速回落到8.6%,而2019年这个数字是41.8%。

  显然,虽然小米是市场的先行者,但整个市场也在逐渐进入红海。以最有代表性的小米电视为例,2021年一季度智能电视全球出货量达到260万台。根据奥维云网统计,小米电视在中国出货量连续9个季度稳居第一,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稳居前五。但是,小米2020年年报显示,出货量为1200万台,而2019年为1280万台。

  小米的未来:寄望跨界造车?

  小米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是一家手机公司?家电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新零售公司?还是像网友们打趣地说是一个杂货铺子?这些都很难一言概之。

  事实上,小米还涉足很多行业,比如跨界造车。

  在今年一季报,小米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作为小米“未来十年广阔的征程”的起点。小米宣布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近期,有传言称,小米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深动科技),DeepMotion最多将有20余人的团队加入小米。

  除了深动科技外,在今年的6月,小米还投资了纵目科技、禾赛科技两家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

  6月3日,小米参与了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纵目科技1.9亿美元的D轮投资。

  6月8日,小米、高瓴、美团共同领投了位于上海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超3亿美元的D轮融资。

  如果再加上此前小米投资的智芯半导体、博泰车联网、睿米科技等智能车相关企业,小米这几年已经对近30家汽车领域的企业进行了投资,涉及了自动驾驶软硬件、汽车整车、销售等。

  除投资动作外,小米“造车”业务方面也动作频频。

  6月13日,在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明确表示:“双方正在洽谈汽车领域的一些合作项目。未来,在汽车业务上,比亚迪将支持小米汽车的发展。”

  同时,小米在其官网发布大量自动驾驶领域相关职位。具体来看,包含数据平台、车载基础架构、决策规划、毫米波算法、开发工具、前端平台开发、嵌入式软件、控制、感知、高精地图、仿真平台等20个岗位。

  不过,小米的造车计划目前在硬件层面上并不具有优势,其正面对着三电技术研发、供应商选择、造车资质获取等难题;但是在软件方面,小米则具有极强的跨界优势,可以发挥其在消费级电子产品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

  新能源电动车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汽车的新兴大件消费品,其将更具有科技和智能属性。这便给予了各大电子消费品厂商和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的机遇,而且目前国内三大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新能源厂商创始人都具有互联网背景。长远来看,新能源电动车这一赛道的竞争将会是长期且持久的。

  2012年,在小米创业初期,雷军曾说:“这(小米)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件事情,干完拉倒”。然而今年的3月30日,小米公司官微的一则消息刷屏:“这是@雷军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有句名言:“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只是在新能源电动车这一历史性风口之上,小米表现究竟会是什么样?雷军能否答好他人生的这最后一张商业考卷,还需要时间来进行考验。

  本文来源:微博等公开信息、21世纪经济报道、创业家、商隐社、ZOL中关村在线、科创板日报等

  本期编辑:梁金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