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产业转型、劳动力拐点与通胀传导


原标题:固收|产业转型、劳动力拐点与通胀传导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文丨明明 彭阳 章立聪 周成华

通胀到底是一个短期问题还是中长期问题引发了市场的激烈讨论,本文从产业转型和刘易斯拐点的角度来探讨了长期通胀中枢上行的可能性。中国正经历劳动力结构转型和服务业占比上升的过程,或将在成本端和需求端推动工资提升,推动国内长期通胀中枢上移。

▍中国经济已经跨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往往能够推动工资水平上行。

借鉴美欧发达经济体与东亚经济体的发展经验,跨过刘易斯第一拐点后,劳动力供给的无限弹性被打破,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满足非农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向中心城市迁移的速率回落,随着中低端劳动者的供给短缺,他们获得更多的工资定价权,进而产生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上行的现象。

▍工业向服务业转型趋势不变,或将带动整体工资水平上行。

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一、二产业。根据发达经济体的经验,长期来看中国的服务业占比会持续呈现增加的态势。在产业变迁的大环境下,劳动力质量整体向上、供需缺口的存在推动工资上升是毋庸置疑的。不容忽视的是,伴随劳动力结构转移的还有城市生活的消费升级和成本上升。在此背景下,只有维持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抵消社会生活的综合成本,最终在工资收入中体现。

▍产业转型和劳动力拐点加持下,工资水平的上升可能是推动通胀中枢上行的重要因素。

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下,物价上涨由贸易部门向非贸易部门传递;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成本端与需求端推动非贸易品部门向贸易品部门传递物价上涨效应,形成推升通胀中枢的合力。过去中国虽已跨过刘易斯拐点并正在经历产业转型,但“人口红利”仍存。随着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快速下滑,产业转型的深化,剩余劳动力短缺可能带来“工资—物价螺旋”过程。

▍结论:劳动力短缺和产业转型将成为推升长期通胀的潜在因素。

从刘易斯拐点+产业升级的角度出发,中国正在经历劳动力结构转型和服务业占比上升的过程,或将在成本端和需求端推动工资提升,对长期通胀的作用方向是向上的。不论是产业转型、劳动力短缺还是低碳转型都是支撑通胀的长周期因素,或将导致国内长期通胀中枢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