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 宏观】碳中和视角下长期产能与通胀(上篇)——产业之思2022


微信公众号声明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要点 

为实现“碳中和”战略,未来40年我国的能源、产业、消费和区域结构将发生重大的调整。

《碳中和视角下长期产能与通胀》报告将分为上中下三篇,本文是该主题的上篇,主要通过复盘我国近30年来的产能扩张与收缩周期,探究了在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未来中国的长期产能走势;中篇回顾了主要发达国家的产能周期及去产能背景下的通胀情况;下篇将对各个设备周期中的行业通胀走势进行复盘,展望碳中和背景下的通胀走势。

产能周期复盘:自上世纪90年来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历经3轮完整设备周期:(1)1991-2002年,化工、纺织等轻工业是90年代主导产业,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扩张致我国经济过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加剧行业产能过剩;(2)2003-2011年,房改系列政策激发房地产行业发展活力,次贷危机引发产能过剩,“四万亿”扩张加速产业复苏;(3)2012-2020H1,经济增速换挡,内外需增长放缓,供给侧改革加速去产能,新兴产业支持战略推动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4)2020H2起:多因素催化下我国已进入新一轮设备投资上行区间。2020年H2开始,我国逐渐走出疫情的负面影响,制造业PMI、产能利用率、工业企业利润、设备投资等指标逐渐走强;同时在碳中和碳达峰、十四五规划等重大战略背景下,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不断加码,新一轮设备投资即将开启,我国已进入新一轮朱格拉周期。

细分产业来看,传统工业过剩产能出清仍在继续,未来新增投资将聚焦于战略新兴产业。自2016年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能持续收缩,产能利用率提升至高位,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相关政策体系下,对双高行业的过剩产能将保持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在制造强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支持、能源结构转型等战略支持下,我国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新基建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及制造强国政策周期叠加下,我国制造业将迎来双重红利,加速成长助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美国芯片技术封锁、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及新冠疫情风险等背景,我们认为半导体、电新、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将成为当前阶段的主导产业。

风险提示:各地新兴产业支持政策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碳中和视角下长期产能与通胀(上篇)——产业之思2022(一)》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12月9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黄文涛,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0120015

王大林,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0110002

本订阅号(微信号:文涛宏观债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黄文涛(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0120015)宏观债券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