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看待NCD与MLF利率倒挂——流动性周报(2021.7.19-2021.7.25)(王一峰)


原标题:【银行】如何看待NCD与MLF利率倒挂——流动性周报(2021.7.19-2021.7.25)(王一峰) 来源:光大证券研究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银行】如何看待NCD与MLF利率倒挂——流动性周报(2021.7.19-2021.7.25)

报告摘要

历史上,1Y国股NCD利率与1Y-MLF利率可以长时间处于“分离状态”

从2019年至今的情况看,剔除2020年疫情期间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1)两种利率并未长时间“贴近”运行,2019全年利差均值为-17bp,2020年9-12月份为19bp,2021年至今利差均值为2bp。(2)2019年以来两者利差绝对值在5bp范围内的最长持续时间仅为19天,而超过10bp的最长持续时间为94天(2019年6月19日-2019年11月6日)。期间央行仅于2019年11月5日下调MLF利率5bp。但这并非因为市场利率偏离政策利率所致,而是在LPR改革初期,为引导LPR报价下调让利实体经济而采取的政策。我们理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的“同业存单利率等市场利率围绕中期政策利率波动”,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要“贴近”运行,±25bp的波幅且持续数月时间,都在央行容忍度范围内,利差并非“降息”的必要条件。

当前央行的侧重点在于“价”,“量”服务于“价”

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数量,否则可能对货币政策取向产生误解,重点关注的应当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指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即央行态度是,政策利率调整与货币政策取向高度相关。对于近期降准,无论是央行答记者问的表述,还是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的表态,均强调“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因此,当前央行的侧重点在于“价”,只要稳健取向没有改变,“价”恐怕短期内不会轻易调整。

1Y国股NCD利率下行空间有限,MLF性价比已显著降低

2019年至今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化区间时期(剔除疫情期间),1Y国股NCD与1Y-MLF利差大体维持在(-25bp、25bp)区间,依当前情况,若不调整MLF利率,1Y国股NCD利率下行空间有限。同时,MLF工具的性价比已显著降低,加之下半年到期规模较大,缩量续作仍将持续,而再贷款、再贷款等定向工具的常态化运作,可以兼顾“调结构、降成本、补缺口”的效果,MLF存在持续被置换的可能。

基于降低银行短端负债成本考虑,短端OMO利率有所偏高,“降成本”可能会聚焦于类活期产品规模控制

目前活期存款利率为0.35-0.5%,但具有类活期性质的市场端产品,如MMF利率大致为2.0-2.5%,现金管理类理财利率为3.0-3.5%,明显高于活期存款利率,即整体市场端收益率趋于平坦化。由于7天OMO利率是DR007的政策中枢,这就意味着7天OMO利率一定程度上可视为MMF和现金管类理财收益率的“隐性下限”,其收益率下行空间受到OMO利率限制。未来,为降低银行体系综合负债成本,不排除对现金管理类理财等类活期产品进行“量”上的限额管理。

“资产荒”仍在延续,短期内利率右侧风险下降

下周政府债券计划净融资1159亿,供给再度缩量,加之月末财政支出利好流动性,DR007尽管面临跨月,但压力并不大,利率仍将维持低位震荡。当前情况下,“资产荒”仍在延续,政府债券供给放量和流动性出现边际拐点恐怕要等到8月份以后,且可能需要持续维持3000亿+的净融资规模,才可推动利率脱离底部震荡。目前可以判断的是,降准释放了货币政策宽松信号,下半年流动性再度收紧概率低,这意味着,短期内利率右侧风险已经下降,需要观察8月份政府债券的供给情况。

风险分析:市场加杠杆力度较大,央行Q3持续缩量续作MLF,资金面波动加大。

发布日期:2021-07-25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