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陈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属正常,美国限制或成中国创新动力


原标题:刘陈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属正常,美国限制或成中国创新动力 来源:新供给经济学论坛

2021年7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与德邦证券研究所合作举办的“美国税改对中国的影响”研讨暨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望正资本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刘陈杰在主题研讨环节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非常高兴今天听了朱光耀部长、芦哲首席的报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多内容把我以前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唤醒了,今天收获颇丰。中国人民大学是我母校,我也很高兴看到很多熟悉的朋友。今天我用简短的时间汇报一些我的想法。

关于这个议题,我觉得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看到美国想征税,那么美国是想达到政策正常化,财政赤字货币化还是增税正常化?不管怎么样,美国调高税率,想实现正常化,他有这样的努力。当然美国有反复,一会儿减税,一会儿增税,能不能成功,我打个巨大的问号。因为这个结论对做投资非常重要,继续实施美国的MMT,还是真的想回归正常。下面我将分三个部分跟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想法。

第一,从美国看。自从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裂之后,美元的增发不再受制于黄金的数量,一段时间动荡之后又形成了“牙买加体系”,美元的数量就更加不受限制了。这时候我们发现美国的实体经济出现一些变化,减掉通胀之后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长期停滞,特别是2008年以后,欧洲也是一样,劳动生产率在剧烈往下降。实体部门不实施MMT,所以如果用税收和财政政策来刺激它的话,我怀疑它的效果有没有用。未来走MMT这条路,可能就很难走到正常化。

短期而言,我们也观察到美国的通胀明显起来了,一些领先指标显示,未来三个季度,通胀没有下行的迹象,所以这可能会一直在困扰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大的银行基本预测到2022年可能要收紧、收缩;我们预判也可能会有反复,但总体而言,美国的MMT还是跑不了。

第二,从中国情况看,2月份开始,学界、政府政策就在讨论中国要不要用MMT,是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用到头了。我们还是从实体经济谈起,中国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从2014年开始继续往下降,现在基本降到和无风险回报资金成本差不多齐平。这是总的概念,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出现脱实向虚,我们用广义的社会融资增速减掉名义GDP增速,差和股市估值是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只要经济变差,货币政策宽松的话,股市一定很好,2019年、2020年都非常好,茅台都能70多倍估值。茅台酒业是好股票,人民钱太多,其他东西不能买了,就只能买这个东西,造成资产的泡沫。中国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有点低,但还是有回报的,比很多负利率国家好很多。这个角度来说,MMT可以作为备用或救命的东西,但不是常备的药。

关于中国的税收,前几年做去产能的时候,我们发现上游部门的ROE去产能之后提高最快,中游和下游的ROE缩减最快。这时候必须把国民GDP,从收入法来看,把政府的一块药切给下游,所以未来减税在中国也是较大的趋势。

第三,我们现在有一些粗浅的想法,是美国也想把MMT正常化,知道长期吃这个麻药不对,没有前途。中国来看没用,但还没有必要,没到那个程度,但可以研究研究MMT怎么用。中国大量国有机构和商业银行顶在前面,不需要大量银行亲自出面。MMT的边界可以研究研究,其实最近一些学术机构已经在研究MMT边界了,这很有意思,可以量化,量化以后更好。

作为资本市场,我们非常看好未来5-10年中国的金融市场,一方面是流动性过剩,大量流动性会追逐优质资产;另一方面虽然总量GDP增速不断地往下降,未来五年还会降1--2%。这种下降没问题,在放眼全球,这么大经济体量,100万亿的GDP能够有4%-5%已经很不容易了。从结构上来看,至少有10个以上的细分行业,未来五年的年化增速是在25%以上,从投资角度来说已经足够了。我们对未来五年中国投资市场非常看好,从一些监管部门来看,现在更加规范,更加注重长远。

从看好的一些行业来看,高端的有品质的如:1.消费;2.新能源车方面的改革,有点像十几年前的智能手机,但中国的基础比十几年前智能手机电子那块好很多;3.新能源、光伏、风电,中国在一些设备组件上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效率还是很高的,有些部门确实是世界第一;4.半导体的追赶,我们倒认为,美国人来竞争一下挺好。中美半导体竞争大概率不可能发生什么真的冲突,但有一个人督促你一下挺好的,不要像以前一样完全靠引进和进口。我们也看到微观数据,大量做半导体上市公司的资本在上升,再过10-15年,总会有伟大的企业出来;5.我们也看好医药,高端制造,伴随我们老龄化和人口收入的提升,高端制造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后剩下的制造业,都是在整个国际产业链有一席之地的都是千锤百炼的英雄,一般的打击是击不垮它的。

文章来源:人大重阳